讓我們參考以下個案, 如何在教會推動公平貿易, 你的擔憂也可能是他們曾遇過的困難, 他們又如何克服呢! 公平貿易是一個社會運動, 除了銷售公平貿易產品外, 公平點更著力於教育及倡議活動, 先知而後行, 鼓勵大家在社區中推動公平貿易運動. 公平點誠邀你協助分享及實踐, 一同起來‧推動!
起來‧推動 – 公平貿易在社區 (教會) 受訪者: 般福堂Vince (V)、James (J) 、Joe (O) 訪問者:公平點實習同學Sze (S) 、Lung(L) 文: 香港教育學院實習生 李詠詩 (Sze) 背景 基督教般福堂是一間約有300人聚會的教會,於2009年透過不同的渠道認識了公平貿易;加上其姊妹堂--西區福音堂是首間與施達基金會簽署「公平貿易教會約章」¹的教會,受其影響下也考慮在教會推動公平貿易,遂向教會的執事會提出建議。 般福堂行政主任Joe分享,在教會討論的過程中,有談論推行公平貿易的好處同難處;然而,教會所關注的主要 是推行公平貿易的實質意義有多大?是否真的能幫助農民? 當時,教會邀請公平點來 解釋整個公平貿易的運作,讓有興趣深入了解的弟兄姊妹也參與。就執行上,當中的開支不會為教會帶來很大的負擔,而教會是期望藉著推動公平貿易,讓弟兄姊妹認識公平貿易背後的理念,以行動去關心有需要的群體。 最終教會通過了,般福堂便加入簽署「公平貿易教會約章」*,同時在教會舉辦活動,在茶水間放置公平貿易食品,在崇拜刊物上刊登有關公平貿易的文章,在節日時鼓勵會友訂購公平貿易產品等,藉此讓會友認識及接觸到公平貿易。
一般在推行事工上,大家可能會設定一連串目標及成立小組,然而般福堂在推動公平貿易時,郤沒有特意定下目標,VINCE認為『公平貿易唔係一個issue,而係一樣恆常既事情』,他們會在教會日常程序中找空間滲入公平貿易,而並非把公平貿易成為一個獨立的活動。例如,教會過往在3樓設小食閣,讓弟兄姊妹自由拿取食物,再以自由奉獻模式去付食物費用。現在小食閣換上公平貿易食物,弟兄姊妹同樣地按產品上標示的價錢自由奉獻放入盒子上。 金錢交易? S: 對於在教會內涉及買賣,一般也比較謹慎,你們又如何處理? V: 教會在過程中唔會收取任何利益。小食閣也是按教會傳統以自由奉獻方式運作, 教會亦都有邀請對相關安排有疑惑的弟兄姊妹出來,一起討論。而最後大家都有共識,都支持教會購買公平貿易產品。 人力資源? 推動公平貿易涉及人手安排也是一般教會的考慮。然而般福堂暫只有Vince及James兩人負責推動及執行,沒有涉及全職同工。二人分享『我們不是要做甚麼大事,而是盡己所能去服事弟兄姊妹,讓弟兄姊妹可以認識到公平貿易;而他們從中領受到多少,就是多少。』 從行動實踐公義 過去,般福堂不定期地邀請了公平點到教會介紹公平貿易,Vince同James也幫忙組織集體訂購,於聖誕節及新年前鼓勵弟兄姊妹購買公平貿易禮品,再協助會友訂購及分發禮品。 而Vince更與公平點到斯里蘭卡探訪當地生產者及公平貿易組織,回來後於崇拜及團契中分享,讓弟兄姊妹認識更多。『新年時期,剛剛好時代論壇有介紹到由公平點成員所撰寫的書: 讓消費改變世界;我藉此契機轉發到教會的會訊,讓弟兄姊妹知道。』 L: 你們在推動公平貿易上,有沒有甚麼經驗可以與其他教會分享,讓他們也能起來推動? V: 明白大家會憂慮推行公平貿易所涉及人力資源等因素;不過,在James同我推行的過程中,都是我們自己一手一腳去做;所以,大家要打破牽涉很多人力物力的擔憂 。 起來‧推動 從般福堂的分享中,可以看到推行公平貿易不是一個突發的活動;而是滲入恆常的事奉中;他們沒有刻意去做甚麼,只是盡己力將信息傳遞出去。「行公義,好憐憫」並不是一件難事;只要你願意參與,起來‧推動,讓身邊的弟兄姊妹認識,讓更多人起來參與,讓小組甚至教會活出「行公義,好憐憫,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」。 ¹施達基金會於2006 年展開「公平貿易伙伴教會計劃」,並邀請香港教會及機構簽署相關約章,以示身體力行主動參與。參與教會或機構承諾落實以下的三個建議,就能成為「公平貿易夥伴教會」: 1. 在所有主辦的聚會上,採用公平貿易咖啡及茶葉; 2. 將採用更多的公平貿易產品,如糖、餅乾及水果; 3. 協助推動公平貿易運動,如擺放有關單張或舉辦一些以公平貿易為主題的聚會。 下載PDF
.jpg)
.jpg) |